挺花店,救花農

前幾天觀看浪花、花疫室、拾米豐瓶幾位主理人的直播時,「弎學植務所」突然被點名,著實嚇了一跳,原來是那篇有關救花農的文章引發了共鳴。


這波疫情來得又快又急,各行各業為求生存無不使出渾身解術,花商喊得響亮的「救救花農」,只是更凸顯花卉產業層級分工錯亂的問題。花商直接鋪貨給散客已經行之有年,網路盛行之後更是明顯,只要上網訂一訂,隔天就有回頭車配送到定點,也形成另一個特殊的供應鍊,這個供貨模式確實造福了台北都會區以外的花店、消費者,畢竟特殊的花材只會出現在台北花市裡,這是殘酷的市場機制。


近年跟日本資材商合作,才比較理解大盤商要守的分際在哪裡,明確而嚴格的會員認定機制,伴隨的是不同等級會員的折扣差異,甚至還會篩選客戶,這些措施就是要保障每一個經營者的權益,才會有健康的產業環境。要改變台灣目前花卉產業的供貨模式並不容易,尤其花店跟散客的進貨成本幾乎沒有差異,花店也只能用更多的服務、專業在市場上爭取立足之地。


最近聽說曾經響應救花農行動的人,眼看花價已經回穩,打算停止買花,聽到這個說法,其實讓人更擔憂,台灣人終究是良善的,在商人的號召(煽動)之下,正義感、熱情很容易被激起,多希望這只是少數人的想法,否則這波買花潮也只是飲鴆止血、殺雞取卵而已,對花卉產業毫無幫助。


還是必須強調,只有挺花店,才能真的救到花農;買花也不需要捨近求遠,就近支持你家附近的花店吧!
然後,現在農會也開始共襄盛舉了⋯
那段直播也討論到在網路「公開評論」同業的事件,「美感」真的很主觀,每個人對美的感受、詮釋也都不同,可以對作品就專業層面討論、批判,但若以貶抑、嘲諷的方式確實不可取,尤其在網路公開點名,更是有失格調。


花店也確實是入行門檻低的行業,就算只有上過幾堂課就勇敢創業又如何?花卉產業的有趣就是可以百家爭鳴,要走正統流派或是自由創作都沒有限制,只有做出作品、品牌識別度能被市場接受才是重點。


我們沒有受過正統花藝訓練,所以儘量避免使用「花藝」這個詞,也不以花藝師自居,花藝的「藝」隱含「藝術」跟「技巧」,我們並沒有以創作藝術品的角度看待,也沒有要追求高深的技巧,只想讓花更生活化,才能讓花更為普及。


對於前陣子被點名批評的品牌或創作者,真的不要放在心上,被忘了自己是誰(或是自以為是誰)的人批評,只要更堅強的站穩腳步就贏了!畢竟只有能在市場生存的才是贏家。


大約二年前曾經發表過一篇有關「證照」的觀點,也引發不同的看法,基於尊重其他觀點,也實在沒有要辯論的必要,我們都沒有予以回應,但當時有一位同業前輩以輕挑、幼稚的態度回應其他人的留言,我們只發了一篇文章回應那位前輩,其他就笑笑帶過就好,無需一般見識,也無需探討他們的人格及心理特質。


過去也曾輾轉聽到一些同業對弎學的流言蜚語,起初會有點憤怒,但時間久了,再聽到類似的言論,真的只要哈哈笑幾聲就過了,畢竟真的很忙,沒有多餘的心力理會那些言語。


前陣子Dylan接受「JOE醬生活吧」訪問,談到「美感」、「花藝」的觀點,如果剛好有空或是睡不著,歡迎收聽「JOE醬生活吧」EP19 & 20
spotify:https://reurl.cc/7yxa5y
apple podcast:https://reurl.cc/AgZVnQ

200149878_3018064098428505_3980753875772206028_n.jpg

200044767_3018064081761840_5179363482237976472_n.jpg


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