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場疫情打亂了原本的生活步調,對各行各業也造成不同層面的衝擊,但面對危機的來臨,正是考驗「韌性」與「調適」能力的時候。疫情剛爆發時,有花商在網路上發起「救救花農」的行動,引起熱烈的迴響;我們也聽到有些支持這個活動的客人告訴我們:「真的很便宜,但這些花對我來說實在太多了!」、「裡面怎麼會有進口花?不是要救花農嗎?」
身為花卉產業鏈中的一份子,有些觀點跟大家分享:
幾年前,在日本合作廠商的安排下,參觀了東京大田及葛西批發花市,花市裡部分區域有嚴格的管制,沒有獲得允許不能進入,甚至不能跨越某一條界線,如果不是花店、花藝老師也不能在花市購買花材,這些作為都是在保障末端經營者的權利。
花農、花商、花店分層分工建構了花卉產業鍊,原本是各司其職,每個層級都能獲得利潤,但是當掌控貨源的花商,也開始鋪貨給一般散客,而且又沒有明顯價差的時候,這個分工的默契就被打破了,散客跳過花店直接跟花商買花,對花商而言是多了個銷貨管道,但卻直接壓縮了花店的生存空間。
台灣目前的花卉產業鍊就是這樣紊亂的局面,但這個問題也出現在其他行業,例如代理商又要零售又要批發,跟下游經銷商出現既是供貨商又是同業競爭的角色錯亂,或許是台灣市場太小,上游供貨商為了獲利的不得已操作方式。
回到這次的「救救花農」行動,救了花農,但是有救到花店嗎?其實真正得救的可能是花商,恐怕大家同心齊力幫花商清了不少庫存。當你第一次買了一大箱花材時,可能有人發現份量太多反而浪費、有些不是你喜歡的花、有些花材品質不好等問題,如果得到負面觀感試問你會再買第二次嗎?可能有人覺得物超所值,那麼以後散客就乾脆跳過花店直接跟花商購買,這種殺雞取卵的行銷手法實在非常不可取。
經常有客人詢問有沒有特殊的高價進口花材,我們的定位很清楚,就是「社區花店」,儘量採用國產花材是我們的原則,若有價格平實、花況好的進口花才會出現在架上,否則如果你常來門市,你會發現架上的花材種類差異不大,但我們會讓花材的色調盡量豐富,也盡量確保花材新鮮度。
也常有客人詢問鮮花可不可以宅配到外縣市,台灣的物流已經很發達,要配送到哪裡幾乎都不是問題,但我們通常會告訴你,除非你所在的地區,真的沒有喜歡的花店才考慮用宅配,否則真的就近購買就可以了,而且宅配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。
你生活的地區一定有幾家你喜歡的咖啡店、早餐店、小吃店或餐廳,但如果沒有一家你喜歡的花店,是不是因為少了當地人的支持,讓花店無法生存呢?或是想經營花店的人不看好市場?如果書店、咖啡店是城市文化底蘊的指標,未來花店有沒有可能也是指標之一?
政府一再呼籲疫情期間儘量待在家不要出門以降低感染的風顯,門市每天來客數也降到個位數,這是好現象,但對許多店家來說可能是極大的危機,但感謝大家轉向線上消費,營業額雖然受到影響,但至少讓我們可以維持正常營運。
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,減少出門是必須的,但消費習慣、生活模式改變的時候,偶爾還是要在住家附近的店家消費,讓店家有基本的營收度過難關,讓生活步調緩一點,維持應有的消費、作好防疫工作,就是給各行各業最好的支持了。
至於如果真的想救花農,請你就近到住家附近的花店買花,買你需要的量就好,多選購國產花,讓花店可以穩定跟花商進貨,花農才能穩定出貨;你就不只救到花農,而是救到整個產業鍊。
對了,也請不要再跟花店說:花市一把才多少錢的論調,覺得哪裏便宜就去哪裡買吧!
但花商會不會再出貨給散客,我們也管不著,隨便他們了!
這篇文章是我們的觀點,如果認同歡迎分享給愛花的親友,如果不認同就請略過,謝謝。
※照片是2019年11月參觀大田及葛西花市時所拍攝。